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

环球自然日 40组中小学生同台展示科学妙想

2017-06-08作者:本站编辑

分享到:

6月3日,第六届“环球自然日”湖北赛区决赛在长江文明馆举行,我省40组中小学生围绕自然科学展开奇思妙想,打造出一件件令人欣喜的作品。今年”环球自然日“的主题是物质世界的真相:大小、尺寸和规模。

 

他们好奇 :

自然界有多么神奇,小有小的巧,大有大的妙,它们各自如何适应自然?

他们疑惑:

同样的物种会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应激的影响,造成不一样的尺寸?

他们探索:

不同大小、尺寸的物质各自以怎样的规模影响这个世界?

 

参赛选手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范畴内,从地区、国家乃至全球角度去选题,并结合艺术、科学、历史、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,对选题加以分析和研究,以展览或表演两种形式进行展现。晋级全球总决赛的团队,7月前往山城重庆和全世界的科学爱好者一决高下。

比赛现场,专家评审团一个一个的考评展览台:首先,选手整体介绍自己团队的作品,专家们在边看边听中形成第一印象;然后,专家自由提问,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研究思路和过程;最后,现场打分,给予评价,随后公布结果。

 

参赛选手//刘钰斌和李宗泽的作品:“银杏叶的奇妙旅程”

实际上,他们透过银杏叶的视角,邂逅大千世界的各种叶子。遇见了猪笼草的叶子,原来世界上有变态叶;遇见不死鸟的叶子,原来植物可以这么不同;研究一片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......

将一片叶子的环球旅程和自己平常的种植日记结合在一起,吊诡有趣又富有生活气息。

 

参赛选手//李泽恒和梅翊宸的作品:“和谐相处的奥秘:生物微生态循环系统”

这是一个迷你地球,有水、陆、空三个层面的生态循环系统:通过展览场景制作以及生物生态微循环系统的构建,生动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、动物与植物的和谐相处、物质世界中所有物态的和谐相处。

展览的外包装一改不环保的PV材料,而是环保的凉席,好看又独特。右边的毛笔字,出自李泽恒的手笔,受到评审团的一致好评。

 

参赛选手//胡一涵和闵雅晴的作品:“未来的主人”

这个创意跳脱了“自然与环境”,紧扣主题“物质的真相”。两个小女生联想到“未来世界的主人到底是人类还是机器人呢”?于是深入对比分析人脑和机器人的CPU。

左边的人脑是她们在学校用3D打印机制作出来的,右边的电路板是在劳技课上学会的焊接电脑铁,地上的脑部彩绘,是用乙烯颜料涂抹,七彩纽扣装饰而成。

参赛选手//石予得和周煦城的作品:“神奇的螺旋——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数列”

  钢城十九小四年级学生石予得和周煦城的作品《神奇的螺旋: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数列》,就是将数学理论与植物、动物知识结合起来。在大约1平方米的展区里,两个小男生组合运用文字、图片、实物等,向观众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论证过程。

“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1, 1, 2, 3, 5, 8, 13, 21, 34, 55, 89, 144……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,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,大自然里很多生物身上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螺旋数列,比如向日葵花籽的排列、海螺壳上的螺旋纹、猎鹰捕捉猎物时的飞行曲线等等。”石予得说,“这是我们俩从课外书上学到的,后来我们又花了一个月时间进行测量和记录。”

 

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“环球自然日”项目总监陈天透露,湖北赛区选手们的选题视野非常开阔,他们在答辩过程很少有单纯的知识背诵,思考与观点的展开,处处充满着独立的思辨过程。